第(2/3)页 蘇青鸞當初給方子的時候,倒是沒有指望這個茶點賺錢——畢竟她只是在原本的做法上建議把茶葉末加進去改善甜膩的味道,本質上還是人家的做法,完全算自己的“菜譜”,她感覺不太地道。 然而梁老板卻很是厚道爽快,二話不說把這茶點的盈利算了她一部分分成。 蘇青鸞知道是對方好意,連忙道謝。但是卻不解道:“我觀梁叔很喜歡這茶點,怎么斷定‘不會盈利很多’呢?” 梁掌柜喝了一口茶,將口中的差點順下,解釋道:“這茶點畢竟略帶些苦澀,市面上嗜甜的客人居多,我等的口味算是少數了。” 蘇青鸞略想了想,明白了個中緣由:不同于現代完全不缺糖的情況,現在這個年代對于很多人來說,糖甚至是許久吃不上一口的奢侈品。 所以這個年代除卻非常富有的人,尋常人家根本不可能存在“吃糖吃膩了”這種事情,就像是現代尋常百姓不可能“米其林三星”整日吃到吐。 太貴了,吃不起。 而鴻福樓開在縣城,就注定面向的大多數本地或是過往經商的食客,基本都是尋常人家,而非大富大貴。 既然如此,也就注定缺少“不愿食糖”的客戶群。 想通這一關節,蘇青鸞點點頭:“做生意嘛,除卻盡人事,還要聽天命。咱們只消提供,是不是選擇就在食客了。” 兩人聊了幾句,蘇青鸞抬眼看看外面的日頭,便要告辭,卻被梁掌柜叫住了:“賢侄女且留步,給你帶回去點兒新鮮貨!” 說著,梁掌柜急匆匆出門,一通“咚咚咚”的腳步聲下樓去了。 蘇青鸞慢悠悠下到了一樓,讓過了來回忙碌不停的伙計們,干退一轉身拐進賬房先生所在的前柜后面。 賬房先生一邊打折算盤,一邊笑呵呵道:“托了蘇小娘子的福,那魚湯和千絲卷大受好評,這個月的進項增了不少呢。” 蘇青鸞也很高興:“得賴于‘鴻福樓’在這一帶聲名遠播,才能讓我的手藝有發揮的空間。” 這話雖然有一些商業互吹的成分,但是卻也有一部分是實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