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難處-《穿成農門假千金后我靠美食暴富》
第(2/3)页
但是問道席娘子的時候,她卻滿臉為難。
歸根結底,其實她也不是傻的,自然知道炊餅最大的問題是在哪里。
然而這個時代并沒有蘇青鸞前世那種批量生產的酵母菌粉,只有“老肥”,也就是通過溫度自然發酵的面團,來幫助新的面團發酵。
這樣的發酵方式除卻時間更為漫長,更重要的一點是非常依賴環境溫度。
偏偏現在已經是入秋,早晚更是愈發涼爽起來。
而席娘子住的地方,更是因手中拮據而選了背陰的地方,這就導致雖然炎炎夏日能算得上“清涼解暑”,但天氣稍微涼下來,就變得“陰冷凍人”了。
因著種種原因,發面發不起來,偏偏為了做炊餅生意又買了大量面粉不能不用完,于是這干巴巴的炊餅只能做下去。
蘇青鸞便琢磨著,與其硬要面團發起來,不如干脆反其道而行之,讓發不起來的面團保留“死面”那種有韌性有嚼勁的口感,再讓席娘子在表面上刷一層熟豆油——雖然胡麻油會更香,不過考慮到性價比,豆油顯然是更優選擇——然后直接放在鍋子里烤干。
這樣反而讓整個“炊餅”更加干而形成一層略微焦黃的外殼,這樣一來面香完全激發出來,形成了更加香醇的口感,反而別有風味。
楊氏和蘇廣福聽了整個經過之后,不由得感嘆:“還是你這丫頭鬼點子多!”
蘇青鸞想起席娘子的話,微微蹙眉:“現在已經入秋,天氣只會越來越冷,席娘子現在住的那個地方,真的不要緊么?”
當然是要緊的,事實上,就像是蘇青鸞擔心的那樣,即便是剛剛入秋,席娘子所住的地方由于常年不見陽光,已經是十分陰冷了。
樂豐縣臨近縣郊的一處窄小巷子里,有幾座不甚起眼的低矮破舊的小木屋。
這些小木屋歪七扭八,斑駁的木窗格上糊著的紙窗都已經有這樣那樣的破損了。這里往來的住客雖然說不上衣衫襤褸,但也是隨處可見補丁和各種縫補的痕跡。
即便是席娘子這樣衣裳尚算整潔的,其實在內里也縫補了幾塊內襯,只是外面看不出罷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