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六年,帝崩-《汉末卫公子》


    第(2/3)页

    卫家营商已久,对商人虽有歧视,但也不是其余士族闻者唾弃一般。河东之地,本就靠近京畿,占据地利,在卫宁暗中推动下,隐隐然成了河北为数不多的商业重镇。

    杨奉本就不擅长处理这些事物,加上他本就出身冷眼旁门,所依仗的真正来说还真只有卫家一门而已,既然能看到实际上带来的利益,在不危机到他根本地位的同时,对卫凯推行的政策却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比起政务,杨奉更为关心,还是自己手下的军队。

    在击溃白波之后,手下俘获的贼寇,约有上万,杨奉本来便是想要这些士卒全部来扩充自己手下的实力,但在卫宁劝阻下,终究还是听他谏言,淘糠留精。卫宁按照曾国藩练兵之法加上自己的见解,性格刁钻狡猾者不要,身体孱弱者不要,家有父母而为独子者不要,故乡离河东甚远者不要。

    上万人经过仔细甄选,却也只得两千不到,但这已经让卫宁相当满意了。以白波在另一个世界,以短短六年时间积蓄十几万人马而数次打退董卓围剿,可看出,其中精壮并不在少数。

    以这两千人马填充杨奉部曲,加上六年来不断招募的本地守军和杨奉的虎贲军,整个河东军队,赫然达到了两万之众。

    两万人马,比起以后动辄十来万的大战虽小,但在这个时候,以一郡之兵来说,确实是一笔惊人的数目。更何况……卫宁取的心思便是打造精锐,所有士卒一概都是精壮,与其余州郡之兵相比,确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战后能够招募到如此多的壮丁,实际上也亏了卫宁和卫凯联手推行的政策,鼓励生育,稳定局势,打击盗匪,推行商业,加上一系列的先进农具的推广,使得河东成了汉末少有和平之地。自然,便有无数难民拖家带口的涌入河东,造成了人口的飞速增长。

    徐晃,黄忠皆为上将之才,练兵倒不需要卫宁去指手画脚,只是在偶尔加上一些自己的见解,磨砺军士,力求让两万人的军队在战时能比上三万,甚至是四万人的战力。

    有卫家锻造冶炼团体的支援,使用上了煤炭这种高温燃料来锻造,出产的兵甲,自然让整个军队的实力提高了不止一筹。

    卫家在河东建设初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但在六年里,却也终于开始收回了成本,不提卫宁这个后来者对于商业的认知,在推行商业的过程中,让卫家赚取了庞大的利益。便是他一手举办的医馆,在董平这个高明神医的坐镇下,也依旧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河东之地,甚至河内,太原,洛阳,徐州等地,在卫宁许下的重利下,不少郎中也拖家带口的举家迁徙到了安邑。

    有了庞大的医师,有了卫家的财力,有了无数涌入河东的人口,还有杨氏在朝廷遮风挡雨,河东的医术学堂,自然便是水到渠成。

    卫宁还记得那个在安邑酒轩见过一面而颇有经商头脑的小子程麴,在卫宁数年来刻意不停的洗脑下,对于后世一些经济概念竟然出奇的迅速贯通。自从他在管理安邑酒轩而将整个生意打理得蒸蒸日上时,卫宁便将他派往了陈留,作为卫家在山东之地所有产业的代言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