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进门、得子、朝鲜之乱-《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2/3)页

    早在日本战国时代,丰臣秀吉还在征讨毛利时,就写信给织田信长,言道待大军平定本州后,就要进发九州,然后图朝鲜以窥大明,最后一统地球。到了征服高野寺以后,他在给一柳末安的信中说:“日本国之事自不待言,尚欲号令唐国。”

    为了备战,他甚至还委托欧洲传教士购买两艘欧洲战舰,准备加以仿造。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初,公元1591年地时候,此时丰臣秀吉己经统一了全日本。他的野心更是控制不住地膨胀起来,他嘴边总是念叨着一句话:“在我生存之年,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又过了几个月,由于日本国内武士们对土地分封不均极为不满,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加上丰臣秀吉对大明朝不与自己通商的愤怒,又为了满足自己地狂想欲望,他决定对外发兵。

    在六月时,丰臣秀吉派出了使者宗义智,致书朝鲜国王李,要求假道朝鲜进攻明朝,并要求朝鲜国王率兵作为前导,他在书上写道:“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予入大明之日,将士卒临军营,则弥可修邻盟也,予无愿也,只显佳名于三国。秀吉入明之日,王其率士卒,会军营为我前导。”

    当时朝鲜国从国王到百姓,都视大明为君父,自认第一属国,恭敬得不得了,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反叛的心思。对于丰臣秀吉的无理要求,朝鲜国王李自然是断然拒绝。

    拒绝归拒绝,不过丰臣秀吉却认为自己心中有数。不论是明朝时的日本,还是民国时的日本,当时都对情报工作非常重视,而且工作非常认真。当时在抗战时,日军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中国人自己绘制的还要准确,连一个山丘,一口井都标得极为清晰,他们的地图,一直受到中**队的普遍欢迎。可想他们地情报工作做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不说此时的朝鲜。就是此时地大明,两国内很多情报,日本国内都有专人了解。当地的朝鲜武备废弛,国内风气普遍重文轻武,国人不知兵二百余年,全国三百多个郡县大多数没有设防。而且党争激烈,比起大明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国内混乱无比。

    这样的情况,自然让丰臣秀吉认为朝鲜不值一提,他主要担忧的是大明。毕竟狂妄归狂妄,能统一日本,丰臣秀吉不是个简单的人物。当时的大明如此庞大,军队如此众多。文明影响力如此深远,对日本人地压迫力是非常沉重的,可说是几千年的阴影累积在心中。

    不过后来丰臣秀吉召见了一个倭寇。让他消除了内心的阴影。

    该人答道:“余部三百,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归。唐人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听了他的话后,丰臣秀吉大喜,重重的心事也就放了下来。

    而且说实话,丰臣秀吉也有自信的本钱,日本国久经战乱。熏陶出一批批久经战事的军人。他麾下的武士,更多为亡命之徒,作战勇敢,视战争为呼吸般自然地事。

    而且此时日本装备精良,从西人手中进口了大批地武器,丰臣秀吉手中,更是拥有大规模的火枪部队。他们地火铳,比明军还先进。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进步。发明了三线战术,一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这种战术,只有戚家军的火器五段射可以比拟。

    整体来说,当时的日军战斗力,他们的装备,他们的战术水平。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决对是精锐之士,这让丰臣秀吉的胆气变得越来越高。他加紧了战争的步伐。

    万历十九年时,日军的千余艘战舰已建造完毕,名古屋上也囤积了足够使用数年地粮草,三十万的军队在动员后已是整装待发,一切已在弦上。

    万历二十年初,公元1592年4月,丰臣秀吉发布命令,九个军团共15万兵力,大小舰艇七百余艘,分别从福冈,名古屋,对马海峡等地出发,出征朝鲜。

    这十五万日军,都是当时日本国内最精锐的部队,兵力分配为:

    第一军:小西行长,一万八千人。第二军:加藤清正,二万二千人。第三军:黑田长政,一万二千人。第四军:岛津义弘,一万四千五百人。第五军:福岛正则,二万五千人。第六军:小早川隆景,一万五千人。第七军:毛利辉元,三万人。第八军:宇喜多秀家,一万一千人。第九军:羽柴秀胜,一万一千人。

    此外还有九鬼嘉隆率九千二百人水师和七百艘舰船作运输士兵和海战。为了补充兵源,丰臣秀吉还命令德川家康、前田利家、上杉景胜、蒲生氏乡、伊达政宗等人将他们的旗下的军队集结在名护屋作为预备队,又有十万五千人,一时间日本人自称为“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