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走口外、三娘子-《回到明朝做千户》


    第(3/3)页

    当杨大安及李大牛一行新人到达这里时。不由被面前的景色吸引了。杨大安更是贪婪的看着这一切。以后这里就是自己安身之所了。

    对这些人的到来。农场主及当的屯丁们都抱以极大的热情及善意。眼下塞外人少的多。大家耕种都非常吃力。有这些人来到。就太好了。

    很快。杨大安及李大牛等人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建有双层夹墙的砖房石头屋。建畜场。开垦新的等。每天都忙个不停。

    不过每天充足的饭食。每月足额的工钱。让各人干劲都很大。慢慢的。杨大安也了解了一些周边的情形。知道沿这条河上下。密布着各式各样的屯垦农场。农场中除了汉人屯丁外。还有一些穷苦的蒙古牧民跑来这儿来做事。

    毕竟草原上的生存环境还是非常恶劣的。常常会有雪灾。每次灾害后。大部落还好。小部落就会经常饿死人。对他们这些穷苦的牧民来说。虽说每天放牧牛羊。但其实每年吃肉的机会很少。很多人粮食都吃不起。草原上许多人。平时都是吃老鼠。草根。马奶什么的过日子。还有经常挖些野鼠洞储备过冬物资。

    到了汉人的农场来。虽说每天干活辛苦。但天天吃的饱饱的。还有工钱拿。这种稳定的生活吸引了很多蒙古小部落中的牧民拖家带口的来投。

    当然了。对于黄来福的屯殖塞外举动。不是没有塞外的蒙古部落看到这种行为将来对草原的危害。不过很多小部落都是黄来福的威名。不敢轻举妄动。至于一些大部落……

    在山西镇。大同镇。宣府镇的前方草原中。是蒙古俺答部落的的盘。有几十万的人口。至少到了万历年时间时。俺答部己经由单纯的游牧生活方式。变成了农牧混合的生活方式。又放牧又种的的。

    他们学大明百姓。搞来耕牛种子。在黄河边。还有归化城的黑河一带。大规模的种起田来。当然他们的种田本领不能与大明百姓相比。每年的收获并不多。不过就算如此。他们对大明的粮食依赖。比几十年前减少了许多。

    俺答部因酋长俺答汗而的名。隆庆和议后。俺答汗被封为顺义王。此后年年通使。岁贡不绝。万历九年。俺答汗病逝。大明朝廷特赐祭坛七座、彩币十、布匹一百。此后俺答部由其妻三娘子主理。

    三娘子名叫中金。史称“钟金哈屯”是个厉害的人物。俺答汗去世后。其部就由她主理政务。掌管兵权。大明于万历十五年封她为一品“忠顺夫人”。

    三娘子心慕华风。经常会到大同府去拜见总督吴兑。吴兑也将她当做自己的女儿看待。后总督换成郑洛。也继续将她当做女儿看待。三娘子先嫁俺答汗。再嫁其长子黄台吉。再嫁黄台吉的儿子扯力克。也算是一传奇人物。到了万历二十二年时。她时年44岁。

    对黄来福的塞外垦殖。三娘子当然的到消息。不过她认为塞外的广人稀。黄来福之举。并不会与自己的部落起冲突。不过很多部落不是这样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招集各部族长于归化城内议事。(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