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雪中送鹅毛-《文科大唐》
第(2/3)页
“取暖不用皮袄,那用绢布吗?绢布取暖,确实不太合适啊!”李世民说。
绢布用来遮体和普通衣物还可以,可是用来取暖明显不太合适。也许绢布只能够遮盖那些秋季的寒意,可是冬天的寒冷不可能阻挡。
“皇上,其实我不是要说直接用绢布,而是用鹅毛!用鹅毛来取暖,比如说有羽毛类的动物,都是可以进行取暖的。尤其是羽毛当中的细小的绒,更是取暖的好东西。如果用这种绒填充进入布匹里面,这样不但比起皮袄要轻便,更是要花费更低。甚至可以自己控制含绒的量,这样虽然不敢说每一个百姓都能够暖和无比,可是冻不死那也是可以做到的。”
“我大唐都有冬至之时吃鹅的习惯,现在我看到了长安不少官员贵族们也都开始准备杀鹅吃,这样让我想起了鹅绒可以取暖的想法。既然鹅都可以靠着鹅绒来取暖,那人类为什么不能够如此做呢?”
时不凡的方法很简单,其实也就是利用鹅的羽绒来取暖,这种东西在后世非常流行,叫做羽绒服。羽绒服也就是填充一些禽类的羽毛里面的那些绒,这样可以填充进入衣服里面取暖。羽绒服取代了棉衣棉被,甚至成为了冬天取暖的主要材料。羽绒比起棉衣棉被更暖和,并且可以水洗,这样让他成功的取代了棉花成为了取暖的主要材料。
至于后世的棉花已经不用来取暖了,主要用来制作棉布了。所以既然唐朝是没有棉花,那完全可以用羽绒。尤其是唐朝时期普遍流行吃鸡吃鹅,反而是鸭子不多。唐朝时期鸡和鹅是主要用来食用最多的两种家禽类,尤其是冬至时节更是要吃鹅肉进补。
冬至也就是周朝的新年,古代周朝时期是以冬至作为一年的开始,称之为冬历。后来才改变成为了春天作为一年之开始,被称之为春历。不过虽然唐朝已经使用了“春历”,可是冬历还是依然存在。唐朝的春历和冬历的关系,就好比是后世人的公历和农历之间的关系一样,是一个新的历法已经成为了主流,可是却没有彻底淘汰另一个历法。
冬至对于唐朝人的关系,其实和后世的中国农历新年的地位一样,冬至也算是过年。唐朝是冬至有吃鹅肉进补,尤其是冬天吃鹅肉进补更是重要的手段,雅俗共享,几乎城里面各阶层的人也都会如此做。
“用鹅绒?这个真的行吗?”李世民问道。
“行,皇上,只要您愿意下令征集我们长安所有官员和贵族家里面的鹅,杀了之后取了容貌,把鹅肉继续送回给他们,这样我们只要这些绒毛。当然,也可以让百姓杀了鹅之后把绒毛送过来进行挑选分拣,也不是不可以的。所以我想这样这些没有用的鹅毛,用来给百姓使用,这样不是很好吗?”
“这个是雪中送鹅毛,比起当年雪中送炭更有用啊!”
李世民顿时感觉有些牙疼,因为这个鹅毛的价值太低廉了,尤其一斤鹅毛说不定比起一斤炭都要廉价。这种鹅毛的东西,本来普通百姓也都看不上,随手都会丢弃的。鹅毛送给别人都不要,不然也都不会有“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的说法了。
这个千里送鹅毛的“轻”,不但是指鹅毛重量轻,更是指他价值很低,几乎一点价值都没有,不然也都不值得千里去送了。甚至哪怕普通人家都不要鹅毛的。
可是现在鹅毛居然能保暖,让李世民这个皇帝拿去送给百姓?人家雪中送炭好歹有典故,可是雪中送鹅毛,这个李世民感觉有些送不出手啊!这种大家都当做垃圾的东西,居然让皇帝下令去送,这样让他面子往哪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