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吞火食花-《食咒》
第(2/3)页
从此,哀牢王国就如一副巨大的多米诺骨牌一般,在内外战乱中,被汉帝国迅吞噬瓦解,至东汉永平十二年,最后一批哀牢王率部归降汉庭为止,哀牢国彻底灭亡,其地也变成了后来的汉属永昌郡。
在东汉永平至建武这短短的十几年中,哀牢作为一个国家的历史,就此结束了,没人知道他为什么奔溃的如此迅,也没人知道他们为什么如逃难一般纷纷投奔汉庭。
仿佛……他们在躲避什么恐怖的东西。
古哀牢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又因为地处偏远,东汉的史书也记载寥寥,纵观国史,全然没有记载他消失的具体内因。
总之,这个强国的命运就像肥皂泡一般,在他最为强大的时候……突然瓦解了。
……听至此,我不解的问红叶道:“你等等,我怎么听的这么乱呀……哀牢古国的国王不应该叫哀牢王么?那怎么又多出了一个‘粟王’?哀牢国到底有几个国王呀?怎么论批算?归降都一群一群的?”
贤红叶说道:“这正是这个古国政体最为特别之处,他实行的体制叫‘举王制’。也因为这个体制,哀牢国有很多的‘王’。而这,也很可能是哀牢国崩溃的原因之一。”
和哀牢国先进生产力不同的是,哀牢国的政治非常落后松散,基本还处于部落联盟的晚期,哀牢人管所有的部落头领都称作“王”,而哀牢王仅仅是其中最强大的“联盟头领”。
古时候,中原王朝自然分不清哀牢国内部的这些“劳什子”,故而只要有哀牢国的头领归降,都一概记载为“哀牢王”,只以姓名氏族不同加以区分。
比如红叶所说的这位“粟王”,在正史中的记载应该是“哀牢王粟氏……”
……说至此,红叶指着那朵“苗疆女神花”道:这朵花的主人“粟王”,便是在哀牢国崩溃前夜,第一批投降汉庭的古王之一。
传说,这位粟王原本是哀牢古国的一位“小王”,所辖人口不过三千余户,但其人天生神力,背纹四龙,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继承王位之后凭借勇猛,带着这三千余众,一路南征北战,居然奇迹般征服了许多比他强大数倍的土王。
十几年之后,粟王创造了一个“奇迹”。
他居然以三千之兵,统帅哀牢古国“六王之众”“十万之民”,更让滇池南北许多外族屈服于他的武力铁腕之下。
也从此,粟王为了巩固自己的威信,便把把象征着自己的“吞火食花”图案雕刻在古哀牢国的许多山川古庙间,也遗留了许多有关于他的传说和记载。
而这些记载传说,无一例外的,全将粟王与那朵形似骷髅的花朵联系在了一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