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贤云渡-《食咒》
第(2/3)页
也因此,他得罪了不少人。
就这样,这两拨人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了许多年,最后的结果是拆除一派“上边有人”最后占据了上风,保留一派被打入了“冷宫”。
而“冷宫”之中,定然有他贤云渡的一席之地呀!
此时,因为贤云渡是罗哲文的学生,所以很受了一些牵连,还勒令停职审查,最关键是面对政府的“红头文件”,贤云渡居然还不服软。
贤云渡年轻气盛间,根本不懂政治生态,他认为老师和自己是对的,并且还在坚持他那幼稚而孤独的立场……保留城墙,决不妥协!
对此,领导找他专门谈过话,苦口婆心,还拿着拆毁城墙的“红头文件”告诫他“不要毁了自己的前程”。
面对这既定事实,贤云渡却冷笑一声,接过红头文件,当面撕的粉碎,对那些得势的“领导”说道:“如果拆除北京城墙,五十年之后……你们都是罪人”。
也因为这一句话,这位贤大才子被连夜调离了研究岗位,在人生最青春的年纪离开了喧闹的大城市。
贤云渡被上司一脚踹到了大西南的深山老林之中搞“民族史料调查”去了,一待就是十几年。
这种安排,简直就是“毁人不倦”。
但凡对中国古代史有些研究的人都明白,中国文史的版图上有两大“沙漠”,是考古和文物研究人员都不愿意涉及的“禁地”。
这两个沙漠,一个是东北,一个就是西南。
这两个地方,民族政权交替频繁,中央势力也比较薄弱,而且经济展长期落后,最重要的是文史记载长期缺失,许多文物毁都于战火。
形象点说,这里的文史研究就像是一团乱麻般梳理不清。当你费尽心力的找到一个小“线头”的时候,说不定就突然断了,或者你倒腾了半天,才现那线头居然只有拇指那么长,然后……你又的从乱麻中重新开始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