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制裁-《帝国玩具》


    第(2/3)页

    面对格鲁曼的横刀夺爱,波音此时也只能是定下了一个最低的期望。拿下麦道3o%的股份,联合其内部对格鲁曼不满意的股东,让格鲁曼的收购失败。

    但是这些话,波音是不能对外面直接说的。

    怎么说?对那些指望波音收购麦道之后,等着股票价值上涨的股东说我们就没有这个计划?

    对麦道同意股份置换的股东说,我们其实是晃点你们的?

    对格鲁曼说波音怕了你们,不敢正面竞争,只要把你们的生意搅黄了就算胜利?

    对中国人说,我不是要收购麦道,只是为了要坑你们的钱?

    波音想死吗?

    既然作出了收购麦道的样子,波音就不可能自曝其短。哪怕是撑门面,也要表现的好像志在必得一样。

    面对欧洲方面突然甚嚣尘上的“波音威胁论”,波音方面有苦难言。总不能说“我们其实是假打的,就没真想收购麦道”,只能是打落牙齿和血吞。

    在波音的沉默应对和持续推进收购之后,很快欧洲舆论的风向也吹到了政界。

    欧洲宇航防务集团一直以来都在谋求政府方面的政策应对,然而波音毕竟刚刚开始着手收购麦道,双方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动向。在这种时候就有政府出面,未免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官字两个口,上也有理、下也有理,全看怎么说罢了。一个欧洲宇航防务集团的力量还不足以指使欧洲的官僚们,但当欧洲金融集团的势力也加入其中,情况又自是不同。

    报纸上、电视里,广播、杂志,甚至是这段时间里的很多欧洲大学的讲座,都频繁的开始谈论起波音如果收购麦道,将会对欧洲经济造成的影响。波音如果在航空制造市场获得垄断地位,欧洲航空制造业萎缩,究竟会有多少人面临失业?又有多少技术领域受到影响?

    这是普通人关心的方面。

    而财经界也频频问,波音收购麦道对关贸协定的内容是否构成违约?如果开了这个先例,那么欧洲的其他产业是否会受到影响?波音收购麦道,是否意味着美国对垄断法的态度生了变化?

    现代社会的舆论尽操与传媒集团之手,而传媒集团背后的幕后黑手,则属于金融界。

    传媒集团对资本的依赖,远大于制造业。因此当欧洲宇航防务集团出面说项的时候,他们不过是不紧不慢的了几篇新闻,制造来了一点杂音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