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元同样眉头紧锁,人力若是消耗太大,怕是亭内怨声载道。他叹了一口气,暗道昨日还是没有周全考虑。刘元环手于胸前,沉思起来。突然他似乎想到了什么,于是他蹲下身子,拿起一块小石子在泥地上勾画了起来。 刘元不懂陶窑,但前世他曾跟随系里的老师参与过一次考古挖掘,其中便有一座镇窑。镇窑可以说是陶瓷制造史上最先进的炼制技术,他现在依葫芦画瓢,在泥地上勾画出一座镇窑的简易结构图。 镇窑不需依山而建,又比龙窑先进,正适合解决现在的难处。片刻之后,勾画完毕,刘元含笑对王老说道:“王老,元不懂陶窑,您是行家里手,元方才突有一法,遂将这龙窑结构修改一二,你看可否依照此结构修建?” 王老看了看地上勾画的镇窑简易结构图,镇窑整体呈现为拉长的“鸭蛋状”,前高后低、前宽后窄。镇窑的前端为窑头和窑门,窑头上端的窑顶呈弧形,往后逐渐拉长下降。窑底则从窑头往后逐渐向上倾斜。同时又在窑尾处建立烟囱。 “这便是亭长改进的陶窑?”王老观察后,有些低沉的看向刘元,询问道。随后,他又摇了摇头,不喜的说道:“恕小老儿直言,这简直是胡闹。小老儿修建陶窑这么多年,还未见过如此奇形怪状的陶窑。” 刘元呵呵一笑,并未动怒,他也知道,自己一个外人提出修改陶窑的意见,确实无法令人信服。尤其是龙窑这种传统的陶窑已经延用了上百年,工艺成熟,以秦末的工匠水平,想要改进确实困难。王老无法接受镇窑,或者说十分倔强的训斥,刘元也能理解。 “王老莫怒,您不试,又怎知此法不可?”刘元悉心劝说道。 王老挥了挥衣袖,冷哼一声,似乎并不买账。此刻他也是有些暗自嘲讽,这德才也不过如此,竟枉自修改陶窑结构,真是无知者无畏啊。他先前对刘元的好感已经变成了那一抹不屑。 “王老,是您?”就在这时,送水来的吕雉惊喜的喊道。 “吕丫头!”见到吕雉,王老这才稍有好转的笑了笑。 大家可以把镇窑的形状当成一个鸭蛋,鸭蛋不正是一头高一头低,一头宽一头窄吗?只不过镇窑在鸭蛋低窄的那一头又多出一个烟囱。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