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安稳内部准备扩张(五)-《从酋长到球长》


    第(2/3)页

    对于这群氏族,陈健并没有准备让他们感受到剧烈的变化,而是决定顺着引导。前世中齐鲁都分封山东,鲁国依照周礼对那些蒙昧中的氏族变俗易礼,三年未平;而齐国则简礼顺俗,三月便得安宁。周公听闻后还很前瞻性地感叹过日后鲁国要北面而事齐,日后果真如此。

    夏城经历了这几年后,与这些氏族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衣食住行种植纺织之类,而在于思维习惯。

    私有与公有、男权与女权、官僚与议事、平等与不平等,这些冲撞才是最大的不同。很难让这些氏族中的人在短时间内理解私产制度,也很难让这些还以采集和母系传承为主的氏族明白男人为什么要比女人强势。

    这需要一个缓慢的过度,所以陈健的政策也很宽松:夏城分出的领主不干涉氏族内的事,但氏族内的人必须要在劳役、垦田、纳赋等事情上遵循领主的规定。

    作为过度,陈健建议这些分封出去的人不要立刻采用夏城的土地制度,而是用公田私田的方式缓慢过度:这些氏族人要承担的义务是必须先耕种完领主的田地,才能去耕种自己的土地,每年要分出足够的日子为领主服役。

    土地制度是基础,至于其余的训练、徭役之类的事情,由各个分出去的人自行定夺,夏城的土地制度变革的太过激烈,牛耕马耕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领地的前提下,太前反而会阻碍生产。

    至于交换、农具、日用品之类,领主不负责也不准负责,全部前往榆钱儿和红鱼的领地交换,可以由氏族私下进行。

    在昨天晚上的交谈中,陈健将那些分封出去的人叫到了一起,进行了一场类似当初管理奴隶一样的教学:要善待氏族的领,保障他们的利益,给予他们特权,让氏族领的利益与你们息息相关,并让他们生出贪婪、私欲等心思,与氏族成员出现隔阂。

    这是很简单的事,比如分私田的时候可以多分给他们一些,劳作的时候可以免除领的徭役,过年节的时候多分给领一些财货。

    这些领之所以是领,源于族人的尊重,一旦这种尊重消失变为嫉妒,那么氏族就会变成一盘散沙,而领离开了族人的尊重又想保住自己的特权,只能更加依附领主,从而实现制衡和管辖。

    并在最后告诉众人一定要记住,有些规矩是必须要改的,比如说话穿衣束,但有些规矩可以放慢一些,比如女人地位、氏族分配制度、氏族领的推选等等这些,只能操控不准强加干涉。

    即便很多东西不强迫已经烧了很多,可氏族的领们还是不喜欢这么多的规矩,然而军威在后两股战战,头颅在前心血惶惶,又盼着自己也能过上不挨饿的日子,最终还是同意了。

    按照大致的方位,许多氏族的领与他们将来的领主盟誓,陈健只是这个仪式的主持者,但不参与这次盟誓,他是在告诉那些分封出去的人,这片领地我不会亲自去管,你们放心就好,他们盟誓的对象没有我。

    这一场盟誓后,又举行了一次盟誓,这一次是陈健以夏城议事会领的身份参与其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