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不谋而合-《华夏之剑》
第(3/3)页
黄庭忠摇摇头道:“这些政术,非属下所授。恭悦以前与忠也曾建言过,只因移民与收民互为矛盾,也就搁置”。
“哈哈,此事若是没有孤的移民之政,可行。如今正是时机,恭悦可行之,征战讨伐之事,自由赵将军和太史将军负责”。
“夏王莫不是要再起战端?”。刘述很吃惊的问道。
“正是,也是最佳时机”。
“夏王万万不可,此时若是挑起边关战事,三国定会全力收紧兵马,连纵合谋鲁地,倒时将是四面楚歌,得不偿失。倒不如遣使挑起三国相互间征伐,战至酣时,再兵出一路,从中渔利,方可无后顾之忧。我方虽有精兵,防范一两处尚可,防范多处,力不从心。征战除了精兵,还需从兵,辅兵做补”。
欧阳轩笑着点点头,从言对上,很满意这个刘述。“仲书,依孤看让恭悦暂代国相之职”。“一切听从主公安排”黄庭忠喝了一口茶,回道。
“主公石碑以备好,请示下”,一名侍卫上前说道。
“取孤的剑来”,“诺!”。
欧阳轩放下茶碗,走到池边,黄庭忠和刘述紧随而至。一个近两米高的石碑立于池边,侍卫及时递过欧阳轩的陨铁剑。欧阳轩抽剑在手,观察了一下石碑,算好了尺寸。在石碑边角上试了试石碑的硬度,在凝神与手腕上,想了一下,挥剑直刺石碑,霎时间石屑纷飞,灰尘滚滚,过了足足二十余分钟,欧阳轩才回剑入鞘,挂到腰带上。待灰尘散尽,刚才还平滑的石碑上,已经刻上了字:趵突泉,山高水长游人道,泉清势强城中趵,欧阳氏轩题与华夏三四七年六月,字刻得苍劲有力。
“夏王神技,属下甚服,字体苍劲,洛阳钟繇尚有不及”。
“哈哈,恭悦过讲了。泉高山美,留个纪念罢了”。
欧阳轩转身命侍卫找人将石碑立于亭边,“朕打算过几日去泰山游览,仲书可同去否?”。
“主公,属下还有要事要去兖州边关”。
“哦?那里又生何事,还劳烦仲书亲往?”。
“魏国遣使,要与忠相约巨野谈合纵之事”。
“为何使节不来济南,而相约边关?莫不是有诈?”。
“此人就是钟繇,乃魏国太尉。往来敌国不是便利”。
“嗯,多带些人手,此人狡诈,防着点无错”。
“忠以为,明为谈合纵,实为拖延,阻忠伐吴,官职低了不足,只能派太尉前来”。
“这个孙策也是不识好歹,罢了。恭悦你随孤前往泰山吧,回去安排妥当,三日后出”。“属下领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