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百行逆天》


    第(3/3)页

    斜倚在柱上的方天一听这就是后世有名的:“义、利之争啊。”也是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这自古至今法律与道德似乎就在这根子上有着进行了许多流血纷争,这个道理也没有人能说得清,无数今古哲人穷辩一生不能辩明。

    如今方天按现代人的眼光看,道德与法律应该是并重才是。可古人治国却非要分个是非出来。但是听这孟夫子谈话直指核心,方天不由得也生了敬佩心,但这世间有几个人是君子,这义、利之争看似当以义为首才能为众人接受,如果仅以利去衡量得失,首先这孟夫子一关就没法过了。

    然而方天也明白,治国要求非此即彼,向以来统治阶级对于如何治国也是很看重的,没有站在中间左右缝源的道理。方天就觉得心中十分无奈,心下细思自己的知识,如何解决这个争端。

    李干也是出名的学者了,然而此时的人还没有人能辨明白“义与利”的关系,可见孟希贤的学识思想却实在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站在了学者的巅峰处了。

    这时李干本就吃这孟希贤的名头一惊,又听到孟夫人问到了他也不明白的地方,李干虽然沉稳,却也不由有些手足无措,可他又不甘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为法家张本的机会。

    李干有些发愣地站在堂中,思忖了片刻,就见这个李干转身对大正王拱手说:“臣才疏学浅,不及孟先生学识渊溥,方公子,李干师也,李干可否请出方公子,为大王及孟夫子解惑。”

    “哄”只听大堂乱做一团,有大臣喝道:“大胆,这文圣院乃神圣之地,岂是任谁也能来的。”

    一时宫内乱作一团。

    争吵良外,大正王面色越来越难看了,就见班前一老者咳嗽一声站出来,于宫中央对座上大正王一拱手说:“大王,臣有话说。”

    大正王沉着脸一挥手,“讲来!”

    此人正是刑部尚书胡正远,就见他看了下四周,周围众官见老尚书这时挺身而立,却也是满面红光,威严毕现的,百官也不由声音渐低,齐齐站定看向这边。

    胡正远见殿内声音小了下来,这才微一拱手说:“大王,即然这方公子得李干推崇,必是有些才学的,何不召他前来应对,以免今后有人说我等听不得人言。”

    转头看着孟希贤说:“先生以为如何?”

    孟希贤点头笑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胡大人说的是。”

    大正王招手唤过一太监低语几句,太监即走前数步问明李干,站定高喊:“传方天进见!!!”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