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田窦-《一舞长安》
第(2/3)页
“侯爷。”卫青攒眉,躬身行礼。
“二位大人都站着坐什么?”窦婴苦笑着解开食盒,望着盒中的美酒佳肴不禁感叹道:“二位可愿陪着窦某,引这最后一壶酒。”
“自然,自然。”公孙贺望了望脚下潮湿的稻草,咬牙俯身坐下,一旁的卫青也跟忙跟着俯身,正襟危坐,伸手从食盒中取了三只酒杯,斟了三杯美酒。
窦婴苦笑,抬手取了一杯一饮而下,落杯长叹道:“老夫门客虽多,可大难临头,却也只有平时相交不深的汲黯大人来天牢看望过老夫。其余那些集结与老夫门下的幕僚,倒是一个都没有来。”
“汲黯大人虽然性情有些孤高,但确实是正人君子。”公孙贺也忙抬手举杯,身边的卫青也与他一通饮下。
“想当年汲黯学的是黄老之术,颇得孝文太后赏识。老夫学的是儒术,太皇太后她不喜欢老夫。可老夫那时毕竟是丞相,大权在握,许多事情上,汲黯他也确实无法与老夫分庭抗礼。只是他这人固执,也总是与老夫闹出许多不悦来,不像田蚡那样圆滑,事事都顺从老夫。”
他说着,混沌的目光也不禁清凉了起来,唇边的笑容却渐渐苦涩:“谁又能想到,时移世易,竟到了如今这幅田地。看来,得势时那些在你身边阿谀谄媚之徒,确实都不是朋友。”
“子叔受教了。”公孙贺赶忙抬手又帮窦婴满上了杯。
窦婴浅笑,抬手举杯一饮而尽,若有似无地望了公孙贺身边的卫青一眼,忽然开口道:“老夫记得卫大人,其实还因为一件事。”
卫青微怔,不免也有些意外。
“主父偃此人,卫大人还记得吗?”窦婴眼中闪烁了一道微妙的光芒。
卫青自然记得。
此人临淄人世,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
元光元年抵长安,不知何故,忽然投于卫青门下。卫青见此人确实有所长,几次与刘彻聊起此人。
刘彻开始并未在意,却在看到主父偃的上书时颇感惊异。
尽管主父偃的上书中也表达了不与匈奴作战的主张,与刘彻的理念相背。但年轻的帝王并没有因言废人,反倒是认为其对削藩之事甚有见解甚妙。
上书朝呈暮见,刘彻思贤若渴,主父偃上殿时曾笑言道“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故拜为郎中,在未央宫中也成了一段佳话。
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破格任用。
卫青印象中,此人除了性格有些孤僻,不善言辞外,但确实深谙削藩之道。
削藩永远是一个让皇帝头疼的问题。诸侯国势力过于强大,严重威胁着中央统治。
自孝文皇帝始,太傅贾谊便提出削藩,只可以孝文皇帝志不在此,贾太傅一生也未得到什么重用。
后来孝景皇帝时,任用的御史大夫晁错也提议削藩,却因其策过于粗暴,引了吴王为的诸侯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