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理想现实-《女帝》


    第(2/3)页

    江南既然多桑树,许多人家靠蚕si交税,也就是,女子不仅是家中重要的劳动力,如果当家的男人没一门手艺的话,她们赚得指不定比男人还多。

    “此计虽好,却需防着经手此事的人作孽,将田地与泽地明码标价,压榨本就没有多少钱财的流民。”卫拓缓缓道,“就怕这些流民被强制迁移后,不愿呆在水乡,宁愿转投佛寺。”

    听见“佛寺”二字,在场的人都露出一si不满。

    “佛”之一字,往往是和“胡”联系起来的,汉人崇道,胡人崇佛,本是常态。但佛教传入中原后,逐渐改变的教义令bao受痛苦的姓得以接受,明明自己都快活不下去,还拿血汗钱去供养那群不事产的僧人。

    身体肤,受之父母,非但剔去si,还要再头上烙几个印子,本就让这些bao读诗书的人无法接受。更莫要佛寺往往不事产,只靠信众的供奉过日子,略差一些的佛寺倒也罢了,昔日先帝攻占江南的时候,建康城外最大的佛寺,以铜铸殿,佛像纯金。先帝派兵捣毁,兵卒被其气象所慑,竟不敢上前,信众哭天抢地,诅咒他们会有报应。最后是先帝亲自动手,将这座佛寺给拆了,略一计算,才现该佛寺储存的财富比得上当时南朝三十年的税收,占据了万顷土地,光是武僧就蓄养了上千。更莫要该佛寺中地位略高的僧人,娇妻美妾,仆从如云,看中了哪家美女就破家灭门,将之抢来,过得比官贵人都自在,都肆无忌惮。

    虽先帝对佛、道别无二致,统统不信,但他们这些权力中心的人都清楚,因为这段经历的缘故,比起佛教,先帝对道教的容忍明显高一些。譬如秦恪,他他崇道,圣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顶多临终的时候叮嘱一句,你千万信什么神仙方术,金丹秘法。如果秦恪信得是佛,你看先帝会不会把长子的皮扒下来,让他长一长记xing?

    “江南的佛教……”裴熙冷冷一笑,意味深长,心里盘算着怎么将他们给拆下一层,秦琬却有点失望,“取舍之道,由不得姓?”

    穆淼对秦琬的xing子还不是很熟,卫拓却明白,秦琬的想法,出点是好的她虽是天潢贵胄,对姓却有种难得的尊重和怜悯,纵然大局面上不能令对方随心所yu,却想在的范围内,尽可能地补偿一些。哪怕这份补偿仅仅是给予对方一些选择,谈不上多优厚,到底是一份心意,未来如何,全看你们怎么抉择。问题是,那些以捞钱为己任的官员,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雁过拔毛的机会。

    若朝廷真下这样的政策,明明是仁政,是好事,对那些地方官来,却无疑是有一次横财的机会。他们不会在乎这些隐户、流民是多么的可怜,只会眯着精明的眼睛,装出一副大义凛然,忠心为公的样子,从本就瘦骨嶙峋的流民身上,再刮出一层血肉来。

    这是年轻君主的通病,太想要好了,却没有经验,好好的命令下,巨额钱财下,却架不住层层拦着的手,原本的好事也成了坏事。

    事实上,历朝历代,除了几个特别自私自利,自己开心了就不管别人,谁能让自己舒服就提拔谁,胡作非为导致天下大乱的君主外。别的君主,没有哪一个不是希望国家太太平平,长治久安,自己能做千古一帝的。毕竟国家展得好,他们过的顺心,子孙后代也更有保障不是?又有谁真愿意做亡国之君呢?再了,能当上皇帝的,除了老天掉馅饼,真正撞大运的外,大部分人的脑子又哪里差了,岂会看不到国家的弊病?纵然他们看不到,也有忠心为国的人会,会想,更会做。一次又一次的变法之所以没能成功,一是舍不下这张椅子,也没有足够的魄力和手腕抗衡既有利益集团,二便是底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穷尽一切手段钻空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