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保甲制-《大明1629》


    第(2/3)页

    但萧亦觉得火铳手作为远程兵种,火铳手的作用是很明显的,火铳手就应该把远程的优势完全挥出来,这样一来三眼铳的精准度和射程等方面就略显不足。

    萧亦心中酝酿已久,是时候将三眼铳换成鸟铳了,三眼铳最佳射距只有百步左右,而鸟铳则可达一百五十步,制作精良的鸟铳即便是两百步外仍较为精准,威力也不比三眼铳小。

    懂得这方面的人也有,萧亦一直对那个葛三有所留意,还记得几月前初到桃花堡陈浩和萧亦提过葛三擅用鸟铳,可以让他做刘通的副手,辅助刘通训练鸟铳手。

    而这些日子陈浩也没闲着,整日忙于新建的各处蓄场乐此不彼。

    火器较少也是萧亦认识到的弊端之一,上次作战火铳手挥的作用其实很有限,人数较少。

    除了阵势压制以外造成农民军的伤亡跟本就不多,如今有了这近百熟练掌握火器运用的火铳手,萧亦终于可以扩招鸟铳手了。

    盾阵方面,永安军长久以来的实战已经充分证明齐老三人倾力制作的这面半身盾足以抵挡骑兵的冲击,当然后金骑兵的远冲还需要实战考较。

    最后董英华没有离开,他等待其余人都离开,上前说出一直以来他担忧的问题,看他焦急的样子,萧亦也很好奇,示意他细细说来。

    萧亦听后也是惊讶不已,原来董英华提出的问题是治下百姓的制度问题,原本大明各地普遍设立保甲制,但现在早已被毁坏殆尽,不堪使用。

    萧亦治下军民多是外地而来,也不能再用原来的保甲制。

    这个问题董英华倒是提醒了萧亦,萧亦思索良久,这个问题是越早解决越好,最后塔决定设立一种新的管理制度。

    百姓以‘户’为单位,每十户为一‘甲’,设一甲长,治下军民皆称甲长,但意义却不相同,军队的甲长乃是军职,带十二兵,地方上的甲长则是管理十户百姓。

    这十户也不是硬性的规矩,初步规定,每甲不得少于五户或是多于十五户。

    地方上,十‘甲’为一‘保’,设保长,名称寓意自是保卫相邻平安,地方上的保长、甲长皆为乡邻有名望之人担任。

    萧亦虽然想让百姓自选举,但这在这时是不太可能的,如此做来很可能会导致地方大族和富户的轮番攻击,也就只能先这样待日后再行变更了。

    一‘保’同样是不得少于五‘甲’,或是多于十五‘甲’。

    萧亦又让董英华立一份相关的规定出来,其中萧亦提出一点加进去,那就是甲长每月需给保长一份下属每户家中人员的名单。

    其中包括的很详细,一户百姓例如有五口,这五口人所做是农户、匠户或是军士都要写上,这户百姓家中田亩数量、耕牛数量等等也要写在上面,甲长每月要做的就是将下属各户人家的详细信息都呈报到保长那里。

    而保长勘察清楚后每三个月则要呈报一次,最终都汇聚到郑中那里,郑中负责核查校对,如有不符便告知萧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