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赤木-《明末球长》
第(2/3)页
日本农民的租税可是比大明朝狠多了,大明好歹只有儒生老爷一座大山压着,日本头头脑脑的武士和公卿都狠多了。
这也是赤木刚宪来帝都的最终目的,锁国令的效果并不好,一方面在商业上确实有需求,另一方面日本需要出口一些东西,于是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人在这个针眼里塞进来一头大象,幕府其实相当苦逼。
对上要压制京都,这当然不难,但是各地藩属却没那么好打发,事实上锁国令最大的破绽就是那些渴望从西方人身上获得力量对抗幕府的各地诸藩,而日本对于中国的需求也大的惊人。
历史上日本最大获取海外钢铁来源的渠道就是中国,此时江南的船,多以瓷器,生丝料,绢绸和茶叶为主卖去日本,而北方的船多以铁器和毛皮为主,利润起码一两倍,而能运回的什么倭扇,刀具等物,也是利润不坏,虽然南方很多都被郑芝龙垄断,但是北方船只过去,郑芝龙还是不敢拦的,因为之前能去日本做买卖的,基本上都是帝都大佬或者锦衣卫的后台,你个海盗想干什么。
这个时代算是日本比较清静的时代,但危机已经在眼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西南诸藩暗地里和西方人勾结根本抵挡不住。
南洋海面是以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为主,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则是后来居上,荷兰人的海军实力已经远超那些老牌帝国,以共和国为核心的荷兰其实也是一个超大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商人组成的商会势力构成,和欧洲的银行业行会一样,荷兰人的海上公司也是彼此制约,尽可能的把利益最大化。
短短时间,荷兰就拥有几万艘商船,其实也就是几万艘随时可以武装的舰艇,战舰的数量也在欧洲称冠。
后来制霸海洋,殖民地遍及全球的英国刚刚摆脱了西班牙人的制约,开始后来居上的奋起直追。
在亚洲,荷兰人拥有后来的印尼全部国土的荷属东印度殖民地,有锡兰,荷属印度等等,在几年后荷兰人占据台湾,几十年后曾经占据马六甲,控制南中国海的海面,那时候这个号称海上马车夫的国家盛极一时。
它还有荷属西印度,荷属新几内亚等多片殖民地。
荷兰的衰落是因为英荷海上战争的一系列失败,不过这场大规模的遍及全球的海战还需几十年的时间才尘埃落定,并且对荷兰的亚洲力量没有太大的影响。
西班牙人拥有后世的菲律宾,葡萄牙人则是马六甲和澳门等小块殖民地,西班牙在亚洲也拥有较强的海上力量,并且有相当的陆军和殖民者在菲律宾。
英国才刚刚进入亚洲,在这时英国人对印度的兴趣更大,大英帝国王冠上的明珠可不是假的,后世的人称英国国王为英女皇,其实根本就是误传,自从印度脱离英国殖民后,英国女王早已失去了印度女皇的投献。
这些白人彼此竞争又合作,发现新的土著后,根据其实力,实力弱小就屠杀,人多但愚昧就控制,而以中国为核心的这些大小国家,已经成了文法的,却是不好打,任何一个西方殖民者在去日本转了一圈后都失去了殖民这里的欲望。
看人下菜碟儿的高手。
但他们没有放弃渗透,在欧洲本土获得资助的教士集团被鼓励来到中国传教,这些人比起他们的晚辈,在品德上要高尚一些,也就是一点点,但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无数波澜,后世南越北越分制的时候,他们可以忽悠大量北越教民跑去南越,一路上的死亡行军也算是创举。
而对于日本,越来越难以被阻挡的教士,除了用锁国令对付,几乎无法,但你幕府锁国了,我们诸藩玩自己的,他们通过贸易,可是积累了不少实力。
此时中国的出口三神器,生丝瓷器茶叶,自然是横扫千军,几百年间中国人利用这三个贸易神器大赚特赚,那些欧洲佬打生打死,在海上颠簸万里,打下大片的殖民地,用尽手段和办法掠夺了大量的财富,除了大量的黄金涌入欧洲外,最少有三亿两左右的白银涌入中国,大量的白银就是因为贸易顺差因着这贸易三宝而来。
日本对中国的需求当然也来自这三件,不过单对幕府来说,这些享受可以在民间贸易得到满足,幕府的将军难道会在意自己治下的穷鬼有没有茶叶喝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