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张岱在帝都20-《明末球长》


    第(2/3)页

      张岱家到底多富有?

      他爷爷是兵部武选司主事。

      这个职位听起来简单,但可不简单,大明朝的文官两万余名,武官却有十万人!这些人升迁任命多要经过武选清吏司,所以兵部的武选司虽然职位不高,却是肥缺中的肥缺,在京城各部门的各级主事中,武选清吏司主事能捞到的“油水”是最足的!

      如果说在腐败早已程序化、分赃制度化的大明朝,张岱的爷爷是干净的,早就被上上下下可以分赃的人搞死了。

      而,最有趣的是,他爷爷当年之所以第一次罢官,却是因为在山东乡试中挑中不合格式的落卷,这相当于在高考中直接把落榜生加了300分帮他上北大啊。

      这样的事情,居然发生在一个老官僚身上,简直可笑,但仔细斟酌,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但此人回家,立刻办了多个全都是美人的戏班子,什么秀色可餐班,苏小小班,吴郡班。

      张岱的钱几乎花不完。

      但他想到的,却是以如此之行事,引诱帝都百姓识字,其背后的心计不知道如何,但是帝都人口数以十万,到底有多少人在其中,实在是不知道,而几万几十万袋大米就这么白白给出去,那些农民是如何被盘剥的。

      “苏先生是说笑吧,现在是人都知道,帝都的粮价一直很便宜,事实上,已经有人把辽东的粮食往江南卖去了。”

      “什么!”

      张岱觉得不可思议,他本人不事生产,也不太关心钱财,但是江南的粮食,所谓苏常熟,天下足,说的就是这一点,天下唯一长期可以对外大量提供粮食的存在也就是江南了啊。

      山几道说道:“其实这也不难想象,帝都这里出产的花费,就那么一点,撒在地上,现在增产一倍是有的。”

      张岱倒是知道花费,这东西被许多商人带回家,确实有人传说有效果,但更多的是被诋毁。

      首先是使用不当,化肥这东西是看土质,看剂量,看成分的,不看时候乱撒有什么用。

      其次就是水的问题,后世的中国修建无数水利设施,水浇地也没有超过20%,自然限制了农业生产,而此时在大明朝,为了一块水浇地是可以杀人的。

      没有长老们的指挥,那些化肥事实上发挥的效力,也只有少数使用人知道,并且已经开始摩拳擦掌,打算搞一下从中的大赚一笔。

      张岱此时却是有些惊疑,之前就听说帝都的粮价居然便宜到这种程度,那些大户难道不会趁机购入,然后将货源控制在手,将其提升起来呢。

      这在大明朝,简直就是简简单单的操作了。

      张岱却是并不以为然,只要将来夺回帝都政权,让他们文人治理天下,什么好东西还不都是读书人的?大明朝多少年的政策,原本一个农民建立的王朝,对农民多有帮助的政策,也已经在不断念歪了经后,变成了花样翻新的盘剥。

      到底是大户出身,比起穷秀才看着帝都给孤寡老人发钱就嫉恨发狂不同,张岱计算之下,其实很有惊喜,帝都如此豪富,将来他们在其中位极人臣,那捞取的可不是少数。

      张岱祖上出过内阁首辅,至今家里的老人还有念叨当时的盛况,当真是宾朋满座,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一点,张岱大气的多,但他还是对有些情况完全无法理解。

      “为何靡费如此之多,仅仅为了让那些黔首蠢物读书呢。”

      在张岱心目中,这简直就是最愚蠢的策略,也是他自信满满敢于到帝都活动的原因,帝都没有人啊,有那么多粮食和人口,却小富即安,不肯南下,当真是愚蠢。

      有了那些粮食,就可以一次裹挟几十万大军,直接南下,遇到城市抵抗就屠城,反正儒学大师屠起城来不但花样翻新而且甩锅能力无敌。

      而却始终没有动静,在张岱看来,这自然是这些以农民之身造反的人,进了大城市后,自然就愚蠢不已,只知道享受,奸淫掳掠,腐化堕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