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围三阙一-《明末球长》
第(2/3)页
虽然在将澳大利亚富金矿拿下的长老,又打通了一条去日本搞白银的路子,对于长老们来说,他们绝对不缺乏贵金属的储备,事实上,此时长老们的黄金储备已经超过了百吨,可以说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储备量了!
但是,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抽水,一旦成功了,南京的财权基本上也要落在长老身上,绝对是最大的功绩,大大的长脸。
当然了,从头到尾就没人怀疑过,有人会敢不还长老会的货款。
出了舱室,随身带来的小弟也各有安排,此时精神抖擞的开始工作,河面静悄悄的,却是几乎无人敢来上前啰嗦,那老鸨虽然也担心城外大兵,却也是焦急的很,听她所说,南京城的水关已经关闭,想开船出城几乎是不可能的。
詹事帮点点头,在具体情况还不知道的情况下,封闭城门是古典式帝国必然会做的,正是,在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
不过,这种情况持续不得,不说别的,百万人口的南京,每天吃的粮食可以在城内粮仓取得,但是各种柴火和蔬菜等物呢,还有其他使用,依赖于此,而且作为一个江南的商业中枢城市,长期的围城意味着长期的失业人口暴增。
可以说在帝国的分配里,在朱棣时代,帝都意味着天子守国门,而南京意味着给帝都送去军饷和粮食的中枢地带,但到了中后期,皇帝的权力体系中,已经完全的塌陷,原本可以制衡文官的贵族早已凋零不堪,而世代为官的文官却成了其中的反制力量,扼制行政,几乎是非常正常的,因此,反而使得南京在这方面做的越来越少。
花船在水中慢慢的行驶,也算是观赏景观,停在这里也是有原因的,帝都的军事观察员就在“顾问”各条战线,一旦出现情况,就发信号弹给詹事帮看,红色意味着城破了,黄色意味着手榴弹即将耗尽……
远处也有艘花船,似乎正在慢慢靠岸,詹事帮看过去,似乎船上的人与岸边的人认识,还挥着手,在说着什么。
詹事帮用着早饭,江南的甜点此时还没有后世那么喜欢用糖和巧克力,而是更喜欢用蜂蜜和麦芽糖,味道比起后世要清淡的多。
远处那艘船靠岸后,接了岸边的人,却是开始朝下游而去,接近的时候,两艘船的船主却是聊了起来,交汇而过,却是聊的很好。
詹事帮随口问了几句,却是两家文人在这个时候聚会,都快破城了还顾着玩女人,虽然不懂诗词,但詹事帮还是在肚子里骂了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不过想到这首词到了后世的变化,却是恶搞式的一笑,因此也不在乎那船上到底是什么人了。
詹事帮自己人是调戏了身边的女人后,开始计划着下面的工作如何展开,帝都的儒生也不是泥捏的,而李定国更是如狼似虎,人家是独立自主有自己思想的人,怎么可能按照你的剧本行事。
在世界政治经济史上,却是也有少部分巨婴,依靠着绝非自身能力的因素爬上高位,但一般都会让人忍俊不禁,不得不苦笑,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的逻辑链条,往往是,我想如何如何,然后你如何如何,我就可以获得如何的好处。
但很多时候,这种计划都是空想,比如……很多时候就只能怒骂一通,然后不得不忍耐着中国奸商的盘剥而努力奋斗。
所以长老们还是很小心的。
但是对于巨婴来说,却不仅仅是如此。
长老们之所以如此托大,原因就在于,经过了几十年的斗争,敢于危害文官集团,文人儒生利益的皇帝,都已经神秘死去。
明宪宗的死是一个开端,刘文泰害死两位皇帝,在历史上却默默无闻,但史书上记载的,刘文泰醉心于权术,常往来于礼部尚书邱浚之门,以求迁官,其上表诬陷上官造反,事发,下锦衣狱,得实,遂贬其御医。
大明皇帝让劳改犯给自己看病也是心大,而三次误诊杀死皇帝,却三次无事,这里面如果没有什么问题,简直就是了。
明孝宗一个普通的感冒发烧,却在喝了太医的药后,鼻血不止而死,武宗可是实实在在的死于医生,嘉靖皇帝死于丹药却也是众人所传,但朱由校的可疑实在是难以想象。
既然可以不断害死想要整治他们的皇帝,那么,他们搜刮百姓的行为自然更加的肆无忌惮,于是需要的智商也就不必那么高,充分完成了儒家关于弱民愚民的政策,导致相对应的,地主们的能力也在下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