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6、为明光铠正名-《烽火博物馆》


    第(3/3)页

    为了一小片河流、一小片树林,发动村级械斗的时候。

    华夏民族就已经具备组织、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力量。

    在频仍的战火中,防护装备日益重要起来。

    最早是皮革制作的叫甲。

    随着战争烈度的增加,它已经防不住兵器的劈砍穿刺。

    于是,又出现了金属打造的铠。

    但是,铠并没有淘汰甲。

    两者反而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人们所熟知的铠甲。

    在当时,制造铠甲的工匠叫做“函人。”

    他们也是同时代最杰出的技师。

    因为,最先进的技术,最先运用的就是战场。

    这一点也延续到了现在。

    毕竟兵家圣典《孙子兵法》的第一句,就是“兵者国家大事。”

    手头的那一套明光铠,是晚唐时期的样式。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益衰微。

    外有异族侵略、内有百姓造反。

    战乱中,已经沦落为装点的明光铠,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甲胄覆盖的面积已经越来越大,几乎将整个士兵都包裹在金属、皮革里面。

    不过,现存的资料残缺不全。想要研究它就变得困难重重。

    还好系统是个大数据库,很多闻所未闻的资料、图片都被查询出来,这极大地丰富了写作的内容。

    林超的初稿有将近7万多字。

    经过删减,最后剩下5万多字和100多幅照片。

    他审阅了无数次,最后确定没有一点错讹,才发到发到博客上。

    不过,因为字数限定,全文又被分成5个部分。

    把南北朝到宋末,明光铠的发展历程说个清清楚楚。

    忙活完这些,已经是第二天的清晨了。

    他将文章上传完之后,觉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阿九,给我来一瓶能量药剂。”

    等一会儿,还要主持国庆节的开幕典礼,林超当然不能顶着熊猫眼出现。

    “馆长,能量药剂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阿九揶揄道。

    林超哭笑不得。

    “我又不是参加云海盛筵,一口气干个十瓶八瓶的。好了,先让我梳洗一番,今天迷倒她百十来个妹子。”

    “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