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二道贩子-《农业之王》
            
            
            
                
    第(2/3)页
    杨树有些莫名其妙。
    冬子也不说话,指了指果园。
    杨树叹了一口气。
    他的两名雇员,一个是闷葫芦,一个是傻子。
    真是让人头疼。
    安置好傻根,杨树匆匆去了果园。
    远远就看到一个穿得挺利索的男子,正在果园外东张西望。
    “你是?”
    杨树眼中满是警惕,以为是小偷呢。
    “你好,你好!”
    对方很客气,娴熟地给杨树递烟,热切说道:“你不知道吧?我们公司是专门负责收购猕猴桃的,我看你这果子已经熟了,准备什么时候卖啊?”
    杨树眼神一凝。
    他终于知道,来的是什么人了。
    在农村,蔬菜、瓜果等农产品都有下乡收购的贩子,比如杨树家种的两亩西瓜,今年因为家里忙,不得空拉去县城卖,直接就卖给瓜贩子了。
    每个贩子,基本都有各自的地盘。
    大的二道贩子,甚至能垄断一镇,乃至一县的某种农产品,控制货源,低买高卖,赚得是盆满钵满。
    农民辛辛苦苦忙活,一大半的利润倒被这些贩子给拿了。
    这也是农业项目的弊端之一。
    农产品从收获,到卖到消费者手中,中间要经过二道贩子、农贸市场、批发商以及零售商四道供应链。
    流通渠道过长,相关利益群体过多,价格差异能达到好几倍。
    农民因为信息不畅,对市场价格不敏感,每次都要吃闷亏。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杨树对二道贩子是个什么态度了。
    “不好意思啊,我这果子还在长呢,现在还不卖。”杨树委婉拒绝。
    能当二道贩子的,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势力或者人脉,在不发生利益冲突的前提下,杨树并不想得罪他们。
    对方却不死心,“现在猕猴桃刚上市,价格是最高的时候,晚了可就烂在地里了。你好好考虑考虑。”
    今年乐平猕猴桃欠收,让二道贩子看到了商机。
    他们就是想低价将猕猴桃全部收购上去,再放到冷库保存,准备囤货居奇,大赚一笔,从中牟取暴利。
    杨树还是摇头。
    “兄弟,别急着拒绝啊,价格好商量。4块钱一斤,怎么样?”
    对方锲而不舍。
    刘开山种的猕猴桃只是普通品种,往年市场价也就是3.5元一斤,收购价从没超过3元一斤。
    为了扫货,他们也是拼了。
    “再说吧!”杨树还是不松口。
    “那我先去你园子里看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