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科举之弊,弊在非功-《长生可否》


    第(3/3)页

    来夷州的好事者,基本上都消息灵通,很快就有人认出了儒士,喊道:“是蓝阳剑仙耿橘,青龙榜副册第二!”

    “五年前听说他弃官教学,在子游书院当山长。”

    “俺是常熟人哩,蓝阳剑仙当县令那几年,百姓安居乐业,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他兴修了许多水利,至今还让常熟年年丰产呢!”

    在大伙的议论声中,知晓了来人是耿橘,而且不是那种迂腐书生。

    他文武兼备,又善治理,颇有功绩。

    耿橘虽然是来辩驳的,却也没有半点狂妄,走到钜子数步之外,拱手一礼,说道:“晚辈耿橘,见过钜子。”

    钜子不耐烦的摆了摆手,说道:“有话直接说。”

    “好。”

    见钜子这样,他也抛弃虚礼,直接开门见山,说道:“钜子说社会的资源分配,不以功绩而论,仅以读书而论,我认为不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能力决定事业,事业的成败直接决定资源的匹配,这不是科举制需要负责的,而是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去挣的。”

    钜子没有说话。

    他从随身的布袋里摸出了一把粟米,然后右手的粟米倒入了左手,仅余一粒米在右手,随意的往一处蚂蚁堆里丢,让几十只蚂蚁去哄抢……

    他说道:“看,最强壮的蚂蚁,抢走了那一粒米。”

    耿橘顿时哑口,他张了张想说什么,但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他是士大夫,很明白只要中了举人,就会有乡邻投效土地,若是中了进士,什么都不用做,名下土地能有数千上万亩……

    显然,这些是不需要立下功绩就可以得到的。

    这铁一样的事实他反驳不了,只能说道:“钜子言科举之弊端,无非是想衬托秦制之优越,可科举自隋唐以来,兴盛近千年,已经经过实证,是能够稳定运行的。”

    “可秦制呢?”

    “大秦的军功封爵制,的确是以功绩论待遇,但它可行吗?一旦战争结束,其制度必然崩溃,这也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