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无论走水路还是陆路,或许不会惊动当地县令,但一定会惊动县令大人身边的师爷,以及当地大户。 陈观楼找到师爷住处,把人绑了,带出城,丢进破庙,恐吓一番,果然听到了想要的消息。 “二十多天前,的确有一批货从本县经过。他们很识趣,给了一笔可观的银子,就没为难他们,放他们走了。” “那你知不知道,一个月前,平江侯府的商队曾从贵县经过?” 师爷一脸懵逼,“没听说啊!平江侯府的商队经过我县,怎么不打声招呼,让我们尽一尽地主之谊。” “真不知道?” “老夫性命在壮士手中捏着,岂敢撒谎。壮士若是不信,可以去问本县几家大户。本县所有的事情,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这么说,一个月前,官道上死了人,你们也不知道?” 师爷更懵了。 “有死人吗?为何没人来报官?莫非,侯府的商队被……” “你是师爷,应该很清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陈观楼似笑非笑。 师爷连连点头,他懂!他嘴巴可严了!否则也不能吃上师爷这碗饭,而且一吃就是几十年。 不是谁都像穆青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你知道那批货去了何处吗?” “老夫真不知道。老夫只管收银子,给批条!别的一概不问,这是规矩!” “当初跟你接触的人,还记得吗?将他的面貌画下来。” 师爷顿时露出为难的神色,“已经过了那么长时间,老夫不……” “休要废话!”陈观楼打断对方,接着不怀好意地笑道:“正经师爷的本事,我比谁都清楚。别跟我说不记得。不记人,你当什么师爷?你怎么吃上这碗饭的?” 他嗤笑一声。 师爷的基本素养,除了要懂官场规矩,懂衙门实操,还要有超强的记忆力。尤其是见过的人,经历的事,这些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 东翁遇难,需要全力救助。找谁? 师爷得翻遍整个脑子,将认识的见过的人,都要过一遍,找出合适的人。这才是一个称职合格的师爷。 如果人都记不住,怎么当师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