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玄奘泪而允诺道:“兄长之言乃是发自肺腑的期盼,为弟谨记在心,绝不敢擅自忘怀,届时一定遵言照办。” 武赢天感动得泪如雨下,金丹异动,“她”暗自躲入一间房中去凭空倒悬,这才解了情疡。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平静而又惬意撄: 玄奘天天宣讲《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不止,以此来回报兄长,同时也是调养因绝食导致损伤的身体。 而且…偿… 这一个月的静养是兄长强制要求的。 无事也不念经的武赢天则打着为高昌国百姓祈福的名号天天出去城中的街市游逛。 唐僧知道她的性子爱闹不爱静,所以未加阻止,任由她去,只是叮嘱千万别惹事。 高昌地处丝路要冲,贸易比较发达,来往的客商非常多,集市相当热闹,语言也纷杂,是学习外番话的好场所,她又学又玩乐不思蜀,几乎是要夜不归宿; 麹文泰很忙碌,除了国事与听玄奘讲经,做为玄奘的兄长,他还要亲自去准备贤弟西行所需的所有物品。 当麹文泰将物资悉数备齐后,请玄奘法师与悟空师父前来观看。 他道:“西去路途坎坷,来回的时间也必然漫长,为兄考虑良久,认为要准备充分一些才不至于捉襟见肘,于是便倾心为贤弟备下了可维持二十年的消耗。如果还欠缺什么,请贤弟直言相告。” 面对堆满院子的东西和充斥其中的大量人马,师徒二人已然被吓了一跳! 什么叫厚礼? 随着麹文泰耐心地逐一说明,师徒二人全都傻了相貌…… 玄奘是惊骇于这无比庞大的数目! 悟空则是惊叹于这笔巨大的财富! 兄长为其弟准备的东西包括:大量做工考究的衣服、手套、袜子、鞋子,以及专门用来抵挡风沙的面衣、手衣、幭等;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马三十匹;手力二十五人。 此位王兄为此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玄奘所得的一百两黄金大大超过了高昌全年的黄金总交易量! 两大箱三万银钱更是个庞大的数字,500匹的绢和绫至少价值二万文! 麴文泰给唐玄奘派用的二十五人,他们二十年的雇佣价格又是花去高昌银钱五万文! 高昌虽为西域强国,但它毕竟是个小国,这些足够玄奘往返二十年所需的财物已几乎是麹文泰举全国之力而聚,其诚心可见一斑。 麹文泰介绍,为了寻求西突厥叶护可汗对玄奘的帮助,他更特别额外备了绫及绢等五百匹,果味两车作为孝敬。 言毕,他将随附的国书交予玄奘预观。 国书上写道:玄奘法师系臣之弟,今欲往婆罗门国求法,路过西方各国。愿可汗怜师如怜臣,仍请敕以西诸国,给邬落马递送出境。 看完这封信,谁还能自持? 什么叫大情大义?这便是! “兄长之心甚过中天之日!” 玄奘感动得声泪俱下,为了能够让自己顺利前往婆罗门国取经,麹文泰身为国王,不惜卑躬屈膝,几乎是在恳求叶护可汗的帮助。 悟空瞟见信的内容后也极其难抑,悄然背过身去洒泪…… 除了西突厥,麴文泰给沿途二十四国国王都写了国书,信的内容当然也是请求各国国王给他的弟弟玄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关照,每书附大绫一匹为信。 (注解:大绫比绫贵重,二十四匹至少得有一万银钱。) 这二十四封信看似不起眼,实际上却非常重要,可以为玄奘西行省去很多无法预计的麻烦,同时也给他的人身安全带来了相对的保障。 武赢天或游走或滞留于街市将近一整月,因为耳力甚佳,又有不少商客言汉语,“她”对这些东西的价值十分清楚,所以很快就估算出了个大概。 稍后,“她”私下惶惶地对玄奘道:“师父,高昌之行看似横生枝节,实则大有裨益,你可知道这位国王兄长究竟给了你多少财物?” “眼望甚多,但具体价值几何,我也道不清楚。” “呵呵……岂止是甚多啊!当然道不清楚。” “她”眨了眨关子眼,故意拿捏道:“师父,这段时间弟子在高昌城里四处走动,除了祈福与欣赏这里的异国风情外,我还时常逗留于热闹非凡的各类集市,所以对于物品的买卖交换价格十分了解。” 玄奘迫不及待地插言:“悟空,那你快说说,兄长的这番物资筹集到底是为我付出了多少?” “她”道:“不算上沿途送礼的那些等于几万买路银钱的绫、绢、果味,师父你自己所得到的财物与人力全部总计银钱应该是八万文还多!” 数字出来了,但这是高昌国特有的货币,不接触买卖的玄奘还是搞不太清楚。 于是他便再行相问:“悟空,那……那这八万文高昌银钱又价值几何?” 武赢天感叹道:“弟子把它换算为普通实物来讲吧,这样师父你可能才会比较容易理解。” 玄奘凝眉插言:“这主意甚好,呃……能否用马来做钱物换算?马匹的价格我熟悉,比较有底。” “好啊好啊,就用马来衡量,我在集市里观过数宗马匹的交易,市场上价值不菲的一匹上品好马仅是40文高昌银钱。” “她”润眼笑了笑,然后敛容压音道:“师父你的八万高昌银钱……啧啧……观世音菩萨在上,可买千里马2000匹!” 千里马! 2000匹! 此前一直是靠他人的施舍来维持生存的玄奘精神恍惚了,他的心脏都快要暴跳出来。 “南无阿弥陀佛……这,这岂不是富可敌国!” 他噙泪道:“兄长,兄长真乃是玄奘的大恩人呐!这怎是一个谢字可包容?” 悟空滴泪笑道:“俗话说一诺千金,师父真是走运,你是一磕千马!你与麴文泰结拜兄弟时的一个响头起码等值于1000匹良马,三个响头下来就磕成了富甲天下之人!” 玄奘哪有笑纳之心? 他急急取了纸和笔,研墨便奋疾书写…… 信中道:决交河之水,比泽非多;举葱岭之山,方恩岂重…… 从过招的对手到异姓兄弟,玄奘想不出别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激之情,于是写了一封长长的书信给麹文泰,再次感谢剖心相待自己的这位兄长。 王者便是王者! 气度不容置疑! 次日,麹文泰看完信后压制住激动,轻描淡写地道:“玄奘,你既然已经和我结为兄弟,那么这个国家的所有东西皆是你我共有,千万莫谈什么感谢!” 万里西行,玄奘所要面对的不仅有流沙、戈壁、荒漠、冰山等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大大小小的国家,还有风俗信仰迥异的游牧部落,甚至还有流窜的盗匪。 与天斗不易,与人斗更难! 关于这一点,经验与谋略都很老道的麹文泰显然比玄奘更清楚。 因此…… 这一天,不知其贤弟善于语言的王兄专门剃度了四个师承全真道天山派,武功了得,会说汉语的王宫侍卫作为沙弥来护卫玄奘。 此四人的法号是跟随玄奘的大弟子悟空排了“悟”字辈。 于是…… 唐僧已然有了五名弟子,他们分别是:悟空、悟净、悟能、悟智、悟真。 得知四名师弟的法号后,悟空没有半丝笑意,尽管“悟净”与“悟能”这两个法号很熟悉很熟悉。 “她”的心中唯有感动,除了感动还是感动,百般的,千般的……除此之外容不下其它任何情感。 冬去春来…… 玄奘终于要走了! 前来送行的除了麹文泰、王妃、文武百官,还有整个高昌王城的百姓,壁城是万人空巷。一个月的讲经,让这个国家的人对玄奘的学识和人品产生了深深的景仰。 高昌人舍不得玄奘,玄奘又何尝舍得离开! 还是这一天,一位会讲汉语,多次前往过西突厥,名为欢信的殿中侍御史被国王指派随行,他的任务是护送玄奘到叶护可汗衙。 玄奘若是不来高昌,他必然是取道西突厥的可汗浮图继续西行,这一点麹文泰心理很清楚。 君王兄长认为贤弟完全是因为自己从而在高昌白白耽搁了一个多月的宝贵时间。 那么,将功补过势在必然。 此时此刻,他就有责任与义务按照原来的路线把玄奘安全地送到下一个目的地。 这位兄长尚且不知他的贤弟是语言天赋极高的人,通晓各国语言,所以安排随行的关键人物都是会说汉语的,非常贴心。 这一天注定伤怀,麹文泰与玄奘两人抱头痛哭。来到郊外送行的大臣军民也一齐放声大哭,“伤离之声振动郊邑”。 出了城门,麴文泰还是恋恋不舍,于是命王妃和百官先回城,自己要骑马再送一程。 一送再送,离城很远很远了,他才别道:“一路风尘,千难万险,贤弟一定要保重啊!”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在距高昌城几十里的地方,玄奘回头望去,远处的麴文泰竟然依旧伫立不动。 佛之定力已失效之人隐约还能听到兄长的声音:“贤弟,别忘了三年之约啊!” 第(1/3)页